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清美老学长,来谈谈这个问题。
上个月,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和大学的好友约了个饭。
朋友现在从事的是室内设计,这几年刚刚升了个小领导,但仍然很忙,忙到我在饭店等了一个多小时。
大概得有个两三年没见了,一见面我差点没认出来——“哥们,咱们虽然不年轻了,但是你这个头发也太……少了”。
这是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他挠了挠所剩不多的头发,笑着说,“害,这不是加班加的吗,一年365天300多天都在加班。”
这话不假,不知道别的艺术类专业怎么样,反正当年高中选了美术专业,并且毕业后从事了这个专业的人现在都是这个状态。
加班、加班、加班,一年到头都在加班。
男生加班加到头秃了,女生加班加到大姨妈不正常了。
两三年前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兵,每天被折磨的生不如死——领导折磨,甲方折磨。
我记得他和我吐槽说第一次做方案,被领导折磨改了7版,最后甲方看上了第一版。
害,这在搞设计工作中非常常见。
很多时候,你给他设计了一个玄关柜子,他非说不好看,这高点,那地点,这是这个颜色,那是另外一个颜色。
最后改来改去,和你说,“害,你别说,怎么说你是设计师呢,还是你设计的第一版最好看。”
这件事,让我这朋友在我们几个好哥们的群里骂了10条语音。
“怎么样,现在当了领导,开始折磨新人了?”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当了领导才知道,真不是故意折磨,有的时候就是需要改,改完以后发现没有之前好,这东西需要对比的。”
——对啊,设计就是这么回事。
艺术就不是一个客观的事情,不像1+1就等于2。
很多时候,这个主观的东西就会需要不停地改,领导也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都想放弃了,觉得没啥意思。”
这句话他都说了八千遍了,从毕业进了工作室,到现在干上领导,一周平均在群里发4次想放弃的语音。
为什么不放弃呢?
我从来没问过他,因为我自己也是从事设计行业,
我知道为什么。
首先,肯定是客观因素了,得挣钱啊。
我这朋友英年早婚,孩子都能叫我叔叔了。不去挣钱拿什么养老婆孩子呢。
其次,说实话,就是成就感。
老哥当年之所以选了室内设计,就是折服于“小房子被充盈起来”的成就感。
大学的时候,满足于每次的设计作业;毕业以后,沉溺于业主的房子被装修好了的那一刻——还记得,老哥第一次的作品结束以后,在业主家开心得不行,拍了照,发在群里说:“这是我设计的啊!”
后来又参与了酒店的设计,非让我们去那酒店住住,还跟我们讲每个设计的细节——他怎么设计的,甲方怎么反抗的,他怎么据理力争的。
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说,高中选择艺考的人怎么样了?
其实就是过上了平凡的生活,没有什么大富大贵,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加班,和甲方博弈,在这个过程,秃了头发,又,长了皱纹。
但好在,我们的作品,被看到,被落地。
你看,这是我做的app;你看,这个大楼是我设计的。
这些满足了我们平淡生活的平凡理想,终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城市,但我设计的产品,很有可能一直存在。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