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满时代印记的艺术类高考往事,每一件都是当代考生的鲜活启示

又到高考季!现在的学子们未必都知道,今日高等教育的“自费和扩招”模式是始于1994年;这就是说,1994年之前考上大学的人们还是可以“公费读大学”的。

当然,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资讯相对闭塞,尚未有人能提前获知高考制度的变更信息,因此“赶公费末班车”的说法就无法成立;不过由于因缘巧合,我竟也在那变迁过程中“险险”地赶过了那么一把……自然是侥幸赶上了,否则今天也不会有感而发写这篇文章。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国的优势高考资源多集中在城里、尤其是那些“一中、二中”之类名校;从那些学校里参加高考的话,录取率是要远远高于普通城乡高中的;然而很不幸,我偏偏就来自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农村高中!

农村高中里的师资力量及学习资源远不及城中名校,能被任意大专院校录取已属幸运,若想考出优秀成绩进入重点名校,对那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般的事情。

不过我又听说了,如果在艺术科目上有一技之长的话,那是可以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院校对文化科的成绩要求就低得多,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来自农村高中的学子们!

主意打定后,于是在参加高考的第一年,我就报选了省城里的音乐类院校。

无论是音乐类还是美术类,艺术类院校的高考都需要提前考核艺术类成绩,即参加“专业科”考试,考试时间跟今天差不多,大约是每年的四月份左右;如果专业科成绩已达标,接下来六七月份的文科考试就能轻松多了,因为录取分数通常都不会要求太高,而且数学成绩也不会计算在内——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渣,简直不好意思对人说我“念过高中”。

命运弄人,在第一年的考试当中,尽管我的音乐科考试成绩门门优秀,但最后还是失手在钢琴考试上……那时候的农村学校哪来的钢琴呀!我都是通过立式风琴来练习键盘弹奏的,明知道那是两码事,可现实条件就是如此,考砸了真怨不得谁。

第一年高考,专业科败了,文化科仅区区五百分;假如我当时的专业科分数已达标的话,这样的文化科成绩是足以被录取的,否则就只能按文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执行。

只是这不到五百分的成绩,距离当时要求最低的文科大专还差五十分,这一年,我自然是败得惨惨的了!

以我当时的钢琴水平,就算再复读一年也是无望能在专业科上达标的;可转头一想,不是还有美术科么?如果美术科能达标的话,我目前的文化科成绩也就足够了(前提是不能考得比第一年更差)!

再次打定主意后,于是我就在参加第二年高考的时候报选了美术类院校。

当时全校仅我一个人参加美术类考试、由于考试地点设在数百公里外的陌生城市里,必须亲自背上画夹、搭乘长途汽车如期赶往考场。

在考试前的数月当中,我一直将自己关在画室里、除吃饭睡觉之外,“画呀画、画呀画……”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学校食堂里的不少新鲜蔬果都是先在我这里“画蔫”了才被送进厨房的,在此向当时抱怨过食堂饭菜的同学们说声抱歉了!

经过数月的强化练习后,对于绘画考试所需的各种技巧,我觉得已是“信心满满、十拿九稳”,因此在踏上长途汽车的那一刻,我挥手向老师告别的情形就好比我正“凯旋归来”一般!

那是我人生里的第一次出远门,住的是考试地点对面一家“八块钱一晚”的旅馆(其实比星爷住的那家“丽晶大酒店”强多了),旅馆里的服务员们非常热情,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她们是“出于何种居心”。

旅馆的热情招待让我昏了头疏于看管画夹、如此重要的考试家什竟在考试前一小时丢失无踪了!后来我猜测,这肯定是旅馆的服务员们在捣鬼,因为我曾数次“大义凛然”拒绝过她们的“好意”。

幸亏画笔颜料等尚在,在那人生路不熟的城市里一时也买不到画夹,最后我是扛了块大木板进入考场的!

当时我那“出类拔萃”的样子直到今天依旧历历在目,我还故作大方主动跟其他考生打招呼说:“我农村来的!”,以免那些城里人带着鄙夷神色问“你哪里乡下的?”

回去不久后,美术考试成绩单很快就寄抵学校。这一次,老天算是给足了我脸面,也算没枉费老师亲自到车站去给我送行……扛扛的“B+”优秀成绩呀!没有了专业科压力,我对余下文化科的考试要求也就“不差于去年”罢,在如此放松的心态下,那一年我竟考了个六百多分!

这就是说,哪怕这一年我的专业科考试又败了,凭这不赖的文化科分数依然可进入部分重点文科院校!

前面已说过,我的数学成绩是渣到不堪一提的,那么这高分是如何考出来的呢?其实在考数学的时候,我仅花了半小时胡乱勾上所有选择题,然后就在众人瞠目结舌的目光下大摇大摆走出了考场;之所以成绩还能这么好,说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当时占80分(共120分)的数学选择题竟被我蒙对了八九成,要不然我怎会说“老天太给我长脸”呢!

不过我是极不推荐有人会如此效仿我的,毕竟“运气”这东西是最当不得准数了。

进入大学后,跟宿舍里一位整整大我五年的同学聊起高考的这段往事时,竟被他“哭着”怼了回来:“就你这点点挫折还好意思提?知道我为啥比你大这么多吗”?

原来这哥们已参加了四年的美术高考,最让他备受打击的是,第一年与他一同参加考试的同学当中,其中一位已毕业、并且留校当了他第四次参加考试时的监考老师!

到了第二年,乡下高中里的一位师弟也“以我为榜样”、继我之后考进了这家大学。在电话中我正要祝贺他时,他却嚎啕大哭说:“这回是真要砸锅卖铁才能上大学了!”原因前面已经说过、这一年起,我国高校已结束了公费教育模式、开始了收费教育的“新纪元”!

如果是自费就读艺美术类院校的话(音乐类我就不清楚了),除了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学生们每年还要支出一大笔“画笔、颜料、纸张、胶卷”等费用,一般农村家庭实难扛得起。

一想到这我就禁不住头皮发麻:“如果我再晚一年才考上大学,家里还能供得起吗?”

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2018年的学费就已是一万元/年,加上其他杂费,学生们每年的费用至少得四万元以上。按这样的收费标准倒退回1994年的话,那至少也得是上千元了!1994年的一千元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当时家里卖了头猪也就仅三百元。

1977年恢复高考、1994年开始自费就读模式、接下来又出现了“211工程、985工程”,这些都是与高校学子们息息相关的大事,而我则碰巧赶上了其中的两件——因为不久后,我就读的高校就入选了“211工程”!

九十年代的“211工程名校”毕业生可是十分吃香的,这也是那个时代重要的高等教育印记之一。

在选择志愿的时候,“211大学”必会是让人纠结半天的事情:选择了的话怕进不去、不选的话又对不起自己。

今天回想起来,过去的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一年一度的新版纠结必会年复一年如期复演着。纠结过后,想想也就这么回事,但对于当事考生的心态,相信许多人都深深有过同感。

对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高考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时代虽变了,但生活的坎坷却不会改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生活,高考就仅是人生中很小的一件事而已……

说真的,现在我连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都找不到了,因为跟生活中的其他阅历和经验相比,它早就再也代表不了什么!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