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高考时间已不多,很多高三党心急不已,都在问学姐,仅剩下几个月了,还能提分吗?如果想提分,要怎么做?今天就来告诉大家怎样提分最靠谱。
常见问题
1.基础完全不行,属于平时不念书
2.基础熟,公式、定理、课本概念等都掌握的很全面,但是不会应用。
3.基础相对扎实,解题速度较快,没有太多的难题,但是考试往往在会做的题上丢分。
各科突破
下面分科介绍如何在短期内掌握全部的知识点。
英语:
一、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不要漫无目的地单打独斗,这是复习大忌。有效利用在校时间找老师指点,解决在家无法解决的困惑。
二、高考英语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偏、难、怪题出现的几率很小,可以反复演练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高考的思路。
三、每天复习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应试”感觉。
四、不要盲目地做题,有效把握各个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阅读理解,一定要从文章的角度出发,切莫夹杂过多的个人观点。
(二)完形填空,同样要注重上下文,注意全文的情节和逻辑线索。
(三)写作,虽然只有100词左右,也要把握文章的基调,确定正确的人称、时态;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衔接,使文章结构清晰、完整;同时注意长短句结合,避免重复使用相同词语、句式。另外,卷面要整洁,尽量避免勾抹,避免犯低级错误。
五、区别对待考纲中的3500词,过好单词关。再大批量地死记硬背所有单词,收效甚微。所以,要精准地把握高频词和短语的含义,对于涉及词形变化的词要准确掌握各个词性的拼写,特殊变化的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也要掌握。
数学:
语文:
语文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管是一个字、一个标点,还是一句话、一段话,都要做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二、做问题的发现者。学会从模拟试卷和练习题中发现短板,集中攻破。
三、做教材的掌控者。回归教材此时特别重要,从对教材的复习中考生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
四、做生活的评价者。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情进行理性思考、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这也是训练思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五、做老师的追随者。越是临近高考,越要紧跟住老师,老师是你备考路上最好的搭档。
物理:
化学:
元素周期表一定要同主族、同周期的进行比较,抓住其规律。牢记常用化学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最外电子层个数及分布规律)。有机部分主抓官能团。实验一定要区分清楚特殊现象(气体、沉淀、气味、颜色)。
化学还要避免答题中有死记硬背的痕迹
这一阶段要求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不能出现知识漏洞。同时要安排时间回归教材,看笔记、看错题,查缺补漏。
一、强化骨干知识、关注热点知识、点击冷点知识。
二、注重试题创新弱化传统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三、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审题能力规范解题过程。
从历届高考阅卷中,都发现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较严重。符号系统掌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书写错误仍较多。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专用名词回答,可以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标准答案。
生物:
地理:
在复习中不要把知识绝对化,更不要死抠教材中的某句话、某个词;不要把教材中的内容随意加深和扩展,复习中应该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思考,会运用。
一、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锁定复习重点。
二、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对照考点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仔细研读试题范例。
三、自然地理是失分“重灾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1.分析知识形成的情境,通过分析情境材料推导出结论,形成条理化知识。
2.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联系;自然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
四、加强自然地理概念的理解。常见易搞错的概念有7个:零度经线、零点子午线与180度经线,暖锋锋前雨与冷锋锋后雨,凸岸与凹岸,上中天与下中天,集水线与分水线,槽线与脊线,飓风、台风与热带风暴。
五、高考地理四大专题(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选修部分)的复习中,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失分的“重灾区”。
政治:
历史:
一、选择题:
题量减少,但分数增加,难度也随之增加。两次模拟考试中相对于政治与地理,历史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
1.训练量加大。条件允许每天做一套完整的历史试题(“12+1+1”模式)。
2.过于偏、怪、难的试题尽量不要做,可以选择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还有可以选择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省份的大型模拟考试题或名校的模拟考试题。
3.要将每一个选项解释清楚,如有知识点不明确的应及时回归教材。
4.及时对解题思路作总结归纳,出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问老师和同学。
5.解题技巧和方法:分析试题材料应明确材料主体;简化材料结构,明确材料各主体之间的关联;注意材料的有效信息,如:时间、感情色彩、提问项等;简单划分材料结构;选项中的特殊词语和表述,如:完全、彻底等一些程度性词语和提高、增加等带有变化内涵的词语,“了”等带有时间概念的词语。
二、主观题:
近两年虽然相对阅读难度下降,但对能力要求依然不低。
适当加强主观题训练。一定要有阅读-分析-思考-落笔的过程。对照答案,找出答题的切入点。每做完一道主观题,要适当总结答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特别是答题角度和答案表述方式和语言。书写要严格按照试题提问要求和顺序作答,语言不啰唆,层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字迹要工整。
要学会利用题目信息做题
作为一个考生,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考生”和“学生”的区别。大家做题时会发现,很多试题你回忆课本知识点找不到答案。考试时题型一换就面目全非,平时的经验无法套用。这是因为高考命题的方式,已经根据《考试说明》进行转变了。以往纯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渐渐变成考查能力方面转化。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分数,必须把自己定位在“考生”的位置上。
在做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套用知识点。面对当今的高考,整理知识点式,不断重复式的复习效率已经不高,意义不大。因为题型的新颖性和灵活性,需要同学们处理的是,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应用,而是如何利用题目的提示信息。也就是解题的入手点和关键点。
这要如何训练呢?其实并不难做题时,无论是具体数字、题目列出的式子、重点描述或解说部分,往往都是解题的出发点和关键点。而每个高三生,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和辨析能力,只要整个思维从“死记硬背”转变成“无招胜有招”,什么都从题目意思出发,即可在短期内获得极大的提升。
当你做到解答任何题时,都能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来解答,你还会犯错丢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