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学习文化课?超级干货,我建议喝一杯水看看!

很多回去学文化课的学生回来跟我聊天,

在聊天中我发现,

在短短三四个月里成绩提升极大的学生都有几条共性,

现在我不多废话,直接将那几条共性分享给大家:

1.他们在集训前往往就已经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基础。

2.在集训的闲暇之余,他们会温习一点要记要背的内容。

3.提分的时候他们非常务实,且具有针对性,有着通盘全局考虑的思维。

4.比起知识点的学习,他们更注重考试真题实战效果。

5.在高效学习的思路上,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窍门。

6.他们的心态调整能力特别好。

接下来我会把以上几点展开来讲讲:

1.他们在集训前往往就已经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基础。

我特意把这一条放在第一点讲,

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对于每一个美术生最重要的点,

而这最重要的点往往也是他们最容易忽视的点。

这个文化基础,是分不同种类和不同情况的,

有的学生是学得很均衡,但没有学很深,集训后学文化主打的是各科拔尖提升,

有的同学是学得很偏科,有跛腿,集训后学文化主打的是针对薄弱科目的学习,

但无论怎么样,你都不能因为你要学美术就在集训前摆烂你的文化课,

不然到时候集训结束后学文化就会捉襟见肘,怎么样努力都来不及了,

我有好几个美术联考成绩全省前30名的学生,

最后因为文化成绩实在是差得离谱只能选择普通本科就读。

所以你哪怕是最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在集训前,你最起码都要找一门感兴趣的科目深入钻研进去,

这样到学文化课的时候,你才能有着力点,不至于四面楚歌。

而如果你本身不讨厌学习,且正处在艺术集训前的文化阶段,那么你需要按照我说的去执行以下几点:

1.着重学需要经验积累才能产生质变的科目

例如语文和英语,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不是纯粹的知识点学习,

在得分和训练中,这两门科目更注重对于经验或者说是“感觉”的浸淫培养。

如果你能够在前期把这两门科目的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

那么在集训后你忘光它们的概率非常小,而且你复习起来会非常快,它们会成为你得分坚强的后盾。

而如果你集训前这两门科目的水平非常烂的话,

你集训后的短短两三个月是不太可能在这两门科目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这两门课其实基本上是被放弃处理,没有拔高的可能,分不太低就是万幸了。

2.其他科目学习范围优先专注于最基础的知识点而不是题海战术

除了语文和英语外,

其他科目采取题海战术在经历艺术集训后极容易遗忘,

遗忘率非常高,经常出现集训前做对的题,集训后忘光了,反而做错,

所以我们除了语文和英语之外的科目,

就不要专注于题海战术,

尤其是文综地理政治历史,选择题非常玄学,这个阶段刷题反而是无意义的,

专注于最本质的知识点,把知识点弄得清晰明白,

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去傻刷题。

3.制作高效且方便复习记忆的笔记

弄明白知识点后,当知识点真正属于你的时候,

你就要开始做笔记了,

你可以不用抄,拿手机拍也行,

做个笔记相册,把那些属于你的知识点全部都放入相册中,

以供你随时翻阅浏览。

做到这一步,你的集训前的文化基础基本就打好了。

4.在集训的闲暇之余,他们会温习一点要记要背的内容。

在这段时间,你的笔记就能派上用场了,

休息的时候可以打开手机相册看笔记,

英语方面也最好下一个记单词的app,

最好是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单词app,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单词记忆法能够让背单词这件事情变得非常轻松,

而且我强烈建议那些英语0基础的学生使用这种单词记忆法,

真的非常好上手,

高考的词汇量就那么多,你很快就能全部记完,而且不会忘掉,

因为它会根据你的遗忘曲线重新提醒你记忆。

再也可以记一些语文的诗词背诵、历史的年份背景背诵、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等等,

这些内容即是基础题分值的大头也是高难度题目所需求的知识储备。

5.提分的时候他们非常务实,且具有针对性,有着通盘全局考虑的思维。

这个全局考虑的思维是从几个考了五百多分的学生身上总结来的,

一般而言,很多时候能拿500分的美术生,

你给他足够的时间其实是能考出更高的分数的,

只拿五百分很多时候跟学习时间太过于有限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校考完的学生,这个时候刚刚结束了美术学习,

离学文化就只剩一个学期不到了,

满打满算三个多月,

所以这个时候的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性和主次调理,

学习过程里优先抓住分值大的、好得分的部分是重中之重,

很多文化课失利的同学往往不是实力不行,

而是没有整体布局,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科目,

而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好拿的分数却没有抓住,

结果整体总分来看属于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什么是整体布局?

优先总结每一门科目里好拿分的题目和内容,

然后先整体思维的把这些内容学习到位,

这些内容没有学习到位之前,基本不碰别的内容,

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后,再来根据自己的擅长科目去逐步钻研更难的内容。

例如数学,以我了解的实际情况而言,

数学普遍是艺术生的弱项,

而数学在这短短三四个月的学习时间里的投入和回报率往往真的很难控制,

有些底子好的学了能考个高分,有些怎么学都考不过六十分,

所以,面对数学,我的建议是先聚焦在九十分的基础题里,

这个分数层的学生应优先学习考试中最为基础、最为常见、解题思路最为标准的知识点。 主要涉及到: 集合(交并补运算,解各类不等式)、复数(加减乘除,共轭)、数列(等比与等差,如何列方程式)、点线面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的直观理解)、算法框图(按规则计算)、平面向量(模长的求法)、线性规划(正规和简便两种方法)、概率和统计(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等区域。

这部分题都是得分基础题,分数也比较好拿下。

争取能够在九十分中零失误考个八十分左右,

这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6.比起知识点的学习,他们更注重考试真题实战效果。

集训前的学习,我是建议不走题海战术,

但是集训后的学习,你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真题训练,

知识的学习和真题的训练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学了知识后不懂得怎么做题的,题做不好的大有人在,

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集训后的头两个月还在补基础知识,根本没有进入真题训练,

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打好基础的原因,

专注于真题给你的反馈,这样你才能把握住货真价实的分值。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内容了,个人认为这种规划用于平衡美术与文化是最优解,

在这种思路之下,哪怕你的美术成绩最后不太理想,你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

不擅长文化课程的学生如何扭转他们的生活?

总有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被高中和大学拒绝。

在社会上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被人嫌弃。

人生迷茫,对未来充满绝望。

这些学生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

早早辍学进入职场并不明智。

还不如学一门实用的技能。

不分年龄性别。

可以打破世界!

世间万物,美食无输赢。很多同学从小就是吃货,好吃的眼睛都掉了。他们对食物完全没有抵抗力。他们在餐厅品尝的美食,总是边品尝边思考烹饪过程,他们甚至想自己重现。

想学烹饪?

为什么不建议半工半读?

没有技术基础,想建高楼,必须打牢基础。首先,你必须精通理论知识并远离它,然后实践。单纯的跟猫画虎是不行的,也很难做出满意的食物。

而且你在店里工作,师傅们也没时间手把手教。你还需要先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学会做饭。当然要看大师们有没有心情和时间,所以学习周期很长,你掌握不了精髓,导致效率极低。

学习技术

还是想读专业学校?

福建新东方是市场化的。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内容。课程类别丰富,开设中餐、西点、西餐、酒店管理等热门专业。

老师现场授课,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会认真解答学生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每节实践课结束后,老师都会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考核和点评,让学生不仅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改进。

此外,学校还会经常举办舞台考核、技能竞赛、宴会设计与制作等各种类型的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和提升机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以好就业、好职业为导向,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好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与其被动分流,不如提前择校!因为我有梦想,所以我努力去追求,去实现。福建新东方给你一技之长,精彩未来人生!

学美术真的是捷径吗?该不该选择美术艺考!看这篇给你答案

对于那些原本连本科都考不上,最后通过美术考了个三本的人来说,是。

但对于那些本身就热爱美术,或者说通过美术考上了高等院校的人来说,不是。

先说前者。

一些美术生,他们学美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考个本科。

他们没什么梦想,只知道得上个大学,究竟上大学干什么,不知道。

他们在学校里不好好学文化课,在画室里也不好好画画。

在学校的时候,他们每天上课睡觉,下课去厕所抽烟,让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头疼。

然后,他们的家长会被老师请到学校并被告知,“你们的孩子这样不行啊,这样上不了大学的,要不,学个美术吧?学个美术最起码能上个本科。”于是他们就去学美术了。

在集训的日子里,他们也是一个样,上课戴着耳机胡乱画两笔,下课去蹦迪喝酒谈恋爱。

就随便画吧,反正,最起码能混个本科。糊里糊涂,最后就混了个三本,然后继续混四年,毕业了,找个工作继续混。

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学美术的确是捷径。

捷径是什么意思啊,捷径是“走好走的路”,他们一路走来都是用混的,根本没什么努力,所以当然是捷径。

然而对于那些本身热爱美术,或者通过美术考上了高等院校的人来说,美术不是捷径,甚至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总是会有人说,“哦这个人他原本考不上清华,考不上985,但是因为他学美术了,就考上了。人正常考清华得多少分,美术生才多少分。”

说这种话的人,在他们的认知里,“学美术”是一个形容词,不是一个动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他是学美术的人,所以能轻松地考上好大学。

“学美术”这三个字,轻轻飘飘地变成修饰美术生的形容词——好像不需要任何努力任何付出任何经过,直接就可以用比平常学生少很多的分数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些人根本不认为,“学美术”是一个动词,是需要美术生去付出的,是需要他们跟学文化课一样熬夜、学习、重复的。

那些通过美术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和那些热爱美术的人,在文化生坐在教室里一页一页地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在画室里一张一张素描地画,一根一根铅笔地削。

文化课生会因为月考没考好而难过,美术生也会因为这次月考不如上次而低落;

文化课生会因为题做不出来而痛苦,美术生也会因为调不出来好看的颜色而沮丧;

文化课生会因为想考一个好的大学而不惜一切地努力,美术生也会因为向往某个美院而不分日夜地画画。

这个过程没有谁更轻松,大家为了追求梦想都在努力。

既然大家同样努力,为什么你学文化课就是苦海无边,而我学了画画就是走了捷径?

如果你觉得是捷径,那你为什么不走?

对啊,如果你觉得是捷径,那你为什么不走?

“所有觉得学美术是一条捷径的人,你们为什么不走这条捷径?”——这个题挺好的,怎么没有人问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