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一次体验之旅

画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天地之间,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寻找自己喜欢的风格,一笔一追逐,一画一世界,一张画纸,一片天。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美术生来说,面临的不仅仅是高考,还有对绘画的创造。所以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学会观察事物的表象。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提高,我们跋山涉水来到西递宏村,进行色彩写生。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把画架支在一个幽静的乡间小路上、一条泉水叮当的小溪边,都会激起学生们无限的创作热情与灵感,每每把眼前诗一般的画面表现在画纸上时,那种快感,不言而喻。

出去走走停停看看,带着画卷归来,终是不虚此行。

此刻,我们不是美术生,而是大自然美景的搬运工。世界那么大,总有一处会让我们驻足停留,西递那么美,细微之处也会触动我们的心灵。花木皆禅,迷人的景色跃然纸上,西递的剪影留在了我们心底。

只愿能用手中的笔画遍世间的美景。

手绘折扇和风车,作品古朴典雅,首次在文化课上体验传统技艺

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徐胜男

日前,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韵初识”文化体验传承系列课程开讲,国学老师为40余名图书志愿者以及适龄儿童授课,让大家学习传统技艺,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课程伊始,国学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三伏天”习俗。“三伏”是中国古有的一种祭祀时间,起源于夏,是古礼的一种。“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吃鸡蛋”,古人在三伏期间常吃肉、蛋、面等以滋补身体,称为“贴伏膘”。三伏天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大家经常利用这一时机治疗寒性疾病,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贴“三伏贴”的习俗。

之后老师又讲解了纸扇和风车文化,并带领大家将手中的折扇、风车进行彩绘。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和色彩在扇面和风车上展现出来。经过半小时的创造,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作品就在他们的画笔中展现出来。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大家轻摇纸扇,颇有古韵。

据悉,王哥庄街道“国韵初识”文化体验传承主题活动自2017年起已经举办了5年,在辖区内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活动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讲述和体验两部分内容,让孩子们走进“非遗”,在玩中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国韵文明之风在山海小城“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