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精神食粮——中国文化课

2020年3月12日,我从菜鸟驿站取回疫情中购买的一波书。其中有一本《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先生的作品。

提到余秋雨,网上有许多关于他的争议性评价。我对此一概不屑。似是而非,捕风捉影的说法太多了,经不起推敲。近几年余秋雨似乎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有关他的评论也少了许多。这本《中国文化课》,我是无意间看到的推广,看到作者是他,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从高中时代起,余秋雨的作品就在我们同学间传递。我那时读书不多,却也经常听爱读书的同学谈起《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和《山居笔记》。那时好多同学的作文都喜欢引用其中的段落。最著名的一段大约是下面这个: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后来也开始读他的书,很喜欢的句子现在还记得:

大而言之,没有书籍,历史就失去了前后贯通的缆索,人群就失去了远近会聚的理由;小而言之,没有书籍,任何个体都很难超越庸常的五尺之躯,成为有视野、有见识、有智慧的人。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人近中年,倒是明白了好多当时不明白,也没在意的句子:

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迈时,怨恨自己年迈,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一种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思考着人生的怪异,然后一边慰抚年幼者,一边慰抚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他们置身于人生涡旋的中心点,环视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万千。

再后来上大学后,还读过他的《借我一生》《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等,每一本即使随手翻阅都会给我一些启发和感动。

尤其是余秋雨的文字,总是充满一种力量感,那种选词造句的方式或许与他研究戏剧专业有关,冲突性、思考性极强。

而这本《中国文化课》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用他在自序中所写道的话“我的生命基调,是以最大的安静,穿越最险的峡谷。……眼前这本书,就是穿越几个文化峡谷的见证。”疫情期间,这本《中国文化课》带领着我穿越着中国文化的每个重要的节点,而他则像一个智慧老人,手拄拐杖,引领着我,指点着我,启发着我。

其中有一篇《黄昏时分三剑客》,在讲到黄宗羲时尤其令我感动:

“黄宗羲作为中国文化的顶级代表,一直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这在当时,算是罕见的长寿了。就在临死前四天,他给自己的孙女婿写了一段告别人世、迎接死亡的话,很有趣味。我发现别的书里很少提及,就把它翻译成现代白话。黄宗羲说——

总之,可以死了。

第一,年龄到了,可以死了;

第二,回顾一生,说不上什么大善,却也没有劣迹,因此,可以死了;

第三,面对前辈,当然还可以做点儿什么,却也没有任何抱歉,因此,可以死了;

第四,一生著作,虽然不一定每本都会流传,却也不在任何古代名家之下,因此,可以死了。

有了这四个“可以死了”的理由,死,也就不苦了。”

看了这段译文,我也写下了一段文字:

每个人的人生观真的千差万别。很多人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于这个世界似乎也没有丝毫推动或改变。当然,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我不愿反驳,这并非成功学的残影。有的人,如黄宗羲一般的人,在完成个人成长的同时,对他们所处的时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深知这一点,且可对此留下定论之言。我之所以有此感怀,恰是对人生的思考,我虽无宏图大志,但在此刻,亦愿继续进步,不愿虚度人生。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无论是知识性的讲解还是感悟式的思考,它都是一本高质量的好书。

疫情还未过去,此书还要再读。

对于艺术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学习文化课?

用一句话概括:对症下药。集训前是如此,集训后更是。

别看它说起来容易,很多美术生在回到学校之后,自己不知道怎么给自己拿主意,往往直接企图跟着学校的大部队节奏一起总复习,打算利用课后、课余时间找小班或者一对一查缺补漏冲刺。但其实这种节奏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甚至说,很可能不适合大部分的人。

道理很简单。对于大部分集训大半年的同学来说,有多少人还能记得物理公式,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政治老师讲的那些概念都是啥?有的同学可能连古诗词都想不起来几句了。

在这种状态下,把大块的时间扔给大部队的刷题练习,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对学校的同学来说,这只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但对你来说,可能一张卷子上80%都是漏,这题压根没法答。

所以,比起老师喂什么你吃什么,更应该学会的一种态度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节奏。

所以,你要先彻底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我对于这一科的掌握到什么程度了?是公式定义的基础知识都不记得是什么了,还是有基础知识但是不会运用?如果不会,是哪一部分不会了,具体不会什么?

因此,我建议每个集训回来的美术生都找几套覆盖面比较全的题,不管你会多少,尽力把题都做完。当你自己发现了你存在的问题,这就不是听老师的话刷题的被动行为了——你想不辜负你拿的证,想有大学上,这种学习就是一种主动。

以我画室的学生为例:她的英语语文成绩在当时一直都是一个还不错的水平,但数学和地理政治本来就不好,半年没学没背,基本就是扔得什么都不剩的程度。因此,她会在第一次刷题大概心里有数之后,先针对问题最小的英语和语文入手,靠针对性刷题、背笔记把漏掉的知识点补全,和大部队基本保持拉平,就放在一边,偶尔刷一刷保证不退步。其他的大块时间,都留给薄弱的学科。

对于稍微有条件的同学,你甚至可以选择不跟学校,直接自己刷题+上一对一。这里不是让你靠堆量把一天课排满的意思,而是在自己对自己心里有数的情况下,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

有针对性地让老师给你讲你不会的知识点,课下自己针对性做题,自己批改,再把错题让老师针对性地讲。这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对于不打算上一对一课的同学,我仍然不建议你在补齐知识之前盲目跟着大部队刷题,那只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和自信。掌握好时间管理,自己逐一攻破知识点的同时多求助老师,尽量保证各科分配得均衡一些。偏科往往对于最后的总成绩是致命的。

对于还没有集训的各位初中、高一高二美术生而言,你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学业。千万不要以为文化课不重要,每年拿了证之后因为文化课不过线复读的大有人在。如果有余力,我甚至建议你超前多学一些,多巩固记背性质的知识点。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哪怕是去集训了也还能学习。相信我,集训的强度会让你一个月之内就忘了这个念头。

但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整体状况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才有想办法解决的可能。你选择了考美术,选择了你喜欢的专业和院校,选择了你的未来,那么,文化课这件小事,就不要让家长和老师替你做选择。切记,你的学习永远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帮不了你。

创纪录的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最优秀音乐班”39名学生参加高考

长沙市十一中“低进高出”创纪录

“最牛音乐班”高考39人上一本

华声在线7月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茜)“感谢校领导把我孩子分在8班这个集体,感谢8班唐爸和肖妈3年耐心地教育和专业指导。”今天,长沙市十一中K1608班的班主任唐基林老师和专业班主任肖丹丹老师,收到家委会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学校和老师将班上的孩子,将一块“粗布料”打磨成“上等面料”。

该校校长聂庭芳乐呵呵地说:“家长们的比喻,虽然有点粗,但也比较恰当。”据介绍,1608班是音乐特色班,44个同学,入学成绩最好的是3A3B,多数同学是1A5B,还有十几个同学是3个C或4个C。然而,今年高考,班里却有39个同学考上一本,5个同学考上二本。其中15人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等3大名牌音乐学院,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奇迹。“这个成绩,创学校开办音乐班34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省、全国同类班级中也不多见。”聂庭芳校长自豪地说。

成绩来自辛勤的付出。近年来,长沙市十一中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对音乐班、美术班等特色班级,实行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负责班上和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文化,专业班主任负责学生的专业规划、指导和管理。

以文化成绩559分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的李雨唐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刚入校时成绩只有3A3B,对前途有些渺茫,是班主任唐基林老师的陪伴和鼓励,使我逐渐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如果你不想学文化课,不要强迫。如果你改变了方向,生活依然精彩

初中生文化成绩不理想,上课如同“坐牢”,没有心思听讲,经常分心,感到困倦,浑浑噩噩觉得在浪费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实在不喜欢文化课就别勉强了,变换赛道学技术,照样跑赢起跑线。

事实上,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初中生往往动手能力强,什么都想尝试,可以说这部分同学天生适合学习职业教育,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通过学习职业教育可以充分挖掘这部分同学的天赋,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

苏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的课程以动手实操为主,实操课程总占80%以上,让你可以避开文化课。而且苏州新东方寓教于乐,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技能比赛,都用趣味包装,让孩子们喜欢学、主动学,最后爱上学习。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上学,想去打工。初中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在14岁左右,只能从事工资低、工作环境差、替代性强的工作外,无事可做,很容易出错,如果初中就去打工,那未来很难实现人生逆袭了。

事实上,学技术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苏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理论+实践相结合,多动手实操,熟练掌握技能,把理论知识学扎实,早各类专业实训室实践学校,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让学生0基础也能学到真技术。

眼光放得长远,迎接新的选择,实现你的弯道超车,来苏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指日可待!

中等分数的艺术考生如何准备文化课考试?

中等生是指文化成绩努力可以达到430-480分的同学,这样的艺考生在复习文化课的时候可以找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参考,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补习重点应该是强化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艺考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专门的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武汉艺术生文化课普思#

成绩中等的艺考生如何准备文化课考试?

这部分同学如果文化能够达到450分以上,绝大部分联考院校都能选择,也是去争取好学校的种子选手。

首先:找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做朋友,多向他学习,以他为自己赶超的目标;

然后,每天做规划,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复习,有时间多预习次日的课程;有薄弱学科的话,重点抓薄弱学科,没有薄弱学科则要重点突破,争取在一两科上突出。

艺术生怎么应对文化课考试?

文化课学习要讲究方法,重基础,抓主干。高三阶段的美术生复习文化课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模式,要以效率为主。不知该怎么学的考生,可以使用艺考生文化课专用复习教材-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进行系统的复习,夯实基础,主抓主干知识,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文化课成绩。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身的基础,安排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比例时间,每周至少要有3-4天的专业课的练习时间,要保证专业可学习时间,很多的学生为了专业课的学习耽误了文化课,所以要做好规划,因为只有专业课考试通过了,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