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生活

今天有一个狂想,就是收费可以收得很高。一般人是看不起的,姐姐也不例外。充其量是一个链接。谁打钱我陪谁聊天。这怎么跟包养差不多?不过是用文字。如果非要饿死,为什么一定要是作家?我谈不上作家,但我以此自居,就算是垃圾,也是可贵的,我珍贵的垃圾。这是最后一次一元一条,之后我会无限抬高价格。给富有的人,付得起的人。陪他们说知心话。寥寥无几的有缘人。如果没有,我就放着,可遇不可求,就在橱窗里摆放着。我是以此糊口的,我明白了我不是慈善家。我对它的爱很深。就像老舍说的,直到他进了棺材,不再买稿纸,我则也是一样的心。

今天换了“锂电池”。我终于做到了,跑在路上,像要飞起来一样。我写了一句话发在朋友圈:换电,走上战神之路。身体好轻,精神激昂,情绪高涨。

我每天至少要赚10元,把这费用收回来。

昨天看老舍,他呀,当职业作家。他老人家也遇到这个问题,一边要教书,一边写作。不然不足以糊口。许多晚辈写信给他,让他看作品,他觉得好的也做推荐。他知道他们想以此为生,可这里没有饭吃。

他也想当专职作家,有一年去青岛也要尝一尝这个味道。青岛自秋至春都很静,尤其就是夜里更加静。他在那里呆了,太冷清,但也明白它的好,舍不得走。

以前我是不是说一睁眼就要写,是无意识,潜意识中重要的东西。

老舍不一样,他起来,吃早餐、看报、打拳、浇花,和猫儿玩、午睡,下午孩子们午睡了,他有片刻工夫清净。从三点写到四点半。下午“鲤鱼打挺”散步,晚上八点孩子们睡了,他写会,从八点到九点半。报纸要九点后到,他要等住,猫要九点后进来,他要最后一个关门。

所以早上这一串,他是在抛砖,引出自己的玉。

这也是环境使然,孩子小,他要陪他们玩。可有责任心了。

没有小孩前,对一些小孩儿用品全然不见。有了小孩儿之后,街上到处是和小孩儿有关的。还变成了行家里手。

所以,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作息和写作方式,为何偏要一意孤行,多听听、看看。根据自己的需求调度,会有更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