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舞蹈时,我们在看什么?

人类的两种简单娱乐,唱,跳。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辅助工具,只需要是个人就行。

谁都会唱歌,差别在于好不好听。谁都会跳舞,差别在于好不好看。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无论是绝对音准还是五音不全,又或者是你我一样的芸芸众生,都会在体内生出一种冲动,一种跟着唱,跟着跳的冲动。

这是音乐的魔力。

在短视频如同野草一样疯长的21世纪20年代,跳舞类的视频霸占了半壁江山。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传达信息,这是舞蹈的一种功能。如果说唱歌是运用旋律和声音去“说话”,那么跳舞就是在运用肢体和律动去“说话”。

那为什么短视频的舞蹈,越来越奇怪了呢?

曾经有一种较为流俗的说法,讲的是,舞蹈的本来意义便是“求偶”。自然界中,能量是一种匮乏的资源。每一个物种都在想办法囤积能量,而尽可能地降低能量的消耗。之所以会出现“跳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是因为这是为了最伟大的事业——繁衍。

以此及人。

我们发现,各大视频平台里面,女性的跳舞视频数量似乎更多,而且似乎也更受欢迎。在这些视频里面,有些也似乎不能叫做“跳舞”,叫“乱摆”比较合适。舞蹈,是音乐的一种延伸,无论如何都要契合音乐而来。然而,那些十来秒的舞蹈,莫说旋律,有时甚至只是搭配了一句看似丰富的台词。

这时候我们在看的,是舞蹈吗?

如果粗暴地把“舞蹈”视为人类的一种求爱的行为,未免过于片面了。尽管,的确有不少人打着“舞蹈”的旗号进行着擦边球活动。这个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舞蹈和歌唱最大的不同在于,舞蹈是需要展示自身的形体的。

而形体会唤醒幻想。越是美好的形体,越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即使没有刻意引导,任何一个观者都会在观舞的过程中感觉到直白的冲击。这种冲击,既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喜悦,也参杂了运动过程中对生物本源的臆想。

我们看的是舞,我们想的是什么?

和唱歌不同,舞蹈有了更多的“成人分类”,在诸多少儿不宜的场所里面,“舞蹈”被迫成为了一个重灾区。而且这种“重灾区”的“火”,也渐渐地从现实里烧到了“直播间”,烧到了“短视频”,烧到了“舞蹈区”。

我们看舞蹈,是为了看千奇百怪的COS服装吗?还是为了那一件又一件看似精美,实则不断挑战审核极限的不可言说?我们看舞蹈,是为了在层层封锁的生活压力之下选择一角来短暂地突破?我们看舞蹈,是为了从这一个又一个的动作序列里寻找到对自身的愉悦的回馈吗?

那么,如此,舞蹈成了什么?

正如“女菩萨”这个词语正在不断地“恶堕”一样。“舞蹈”似乎也正在被慢慢地侵蚀,变得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